箍筋(Stirrup)是混凝土結構中沿構件縱軸方向按一定間距配置的橫向鋼筋,主要用于滿足斜截面抗剪強度,固定主筋位置,并形成鋼筋骨架。其核心作用包括:
抗剪:抵抗梁、柱等構件的剪切力,防止斜裂縫產生。
固定主筋:確保縱向鋼筋(如梁的受力筋、柱的縱筋)的位置穩定,避免偏移。
增強整體性:通過形成鋼筋骨架,提升結構的整體抗變形能力。
分類與形式
箍筋按形狀可分為以下類型:
單肢箍筋:僅一根橫向鋼筋,多用于簡單結構或非關鍵部位。
開口矩形箍筋:常見于普通梁柱,構造簡單但抗震性能較弱。
封閉矩形箍筋:抗震設計的首選,末端帶135°彎鉤,平直段長度≥10d或75mm(d為箍筋直徑)。
菱形箍筋:適用于高剪力區域,增強抗扭能力。
井字形箍筋:多用于大截面梁或柱,提供多方向約束。
圓形箍筋:主要用于圓柱或異形構件。
構造要求
直徑與間距
梁高≤800mm時,箍筋直徑≥6mm;梁高>800mm時,直徑≥8mm。
抗震設計時,箍筋加密區肢距:一級≤200mm,二、三級≤250mm,四級≤300mm。
搭接區箍筋直徑≥d/4(d為搭接鋼筋最大直徑),間距≤100mm或5d(取較小值)。
彎鉤與錨固
抗震箍筋末端需135°彎鉤,平直段長度≥10d或75mm。
梁柱節點處箍筋需全加密,間距≤100mm,彎鉤平直段長度≥10d。
特殊構造
梁高≥450mm時,需配置腰筋(腹筋),并設置拉結鋼筋防止裂縫。
灌注樁鋼筋籠采用螺旋箍筋時,搭接長度≥laE(錨固長度)且≥300mm,彎鉤需勾住縱筋。
施工注意事項
定位技術
梁柱節點處采用“定位箍筋骨架”技術,通過焊接箍筋與縱向短筋形成預裝骨架,確保間距準確,避免偏位。
綁扎規范
箍筋與主筋交點需梅花交錯綁扎,轉角處必須滿扎。
梁端第一個箍筋距支座邊緣≤50mm,加密區長度≥梁高(Hb)或500mm(取較大值)。
質量控制
避免箍筋間距過大或漏綁,影響抗剪性能。
抗震結構中,箍筋彎鉤需滿足規范要求,禁止使用開口箍。
與其他鋼筋的關聯
架立筋:與箍筋共同形成骨架,固定位置,但不直接承受剪力。
拉筋:用于固定箍筋或腰筋,常見于拉結構造,直徑通常為6~8mm。
縱筋:箍筋通過約束縱筋,提升構件整體承載力。
規范依據
《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》(GB 50010)
《建筑抗震設計規范》(GB 50011)
平法圖集(如16G101系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