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凳筋(又稱撐筋、鐵馬)是建筑工程中用于固定上下層板鋼筋的措施鋼筋,形似凳子,主要用于支撐上層板鋼筋網,確保其位置穩定,防止施工荷載導致鋼筋下陷或移位。它既是設計范疇,也是施工和預算的關鍵環節,需兼顧功能性和經濟性。
核心功能
固定鋼筋位置:通過三點支撐結構,固定上層板鋼筋網,確保保護層厚度符合規范。
承受施工荷載:抵抗人員踩踏、材料堆放等荷載,避免鋼筋變形。
防止返銹:馬凳筋需避免接觸模板,減少銹蝕風險。
規格與選型
板厚范圍(mm) | 受力筋直徑(mm) | 推薦馬凳筋直徑(mm) |
---|---|---|
≤140 | ≤10 | Φ8 |
140~200 | ≤12 | Φ10 |
200~300 | ≤14 | Φ12 |
300~500 | ≤16 | Φ14 |
500~700 | ≤18 | Φ16 |
>800 | - | 建議用鋼筋支架或角鋼支架 |
布置原則
間距
一般為1m×1m,雙層雙向板筋為Φ8時縮小至0.8m×0.8m,Φ6時縮小至0.5m×0.5m。
板厚較大(如筏板)或鋼筋剛度低時,需加密間距。
特殊部位
梁、電梯井、樓梯間及板洞區域無需設置馬凳筋。
支座負筋區域需扣除中空部分。
計算方法
根數計算
(需扣除梁、洞口等區域)
2. 長度計算
上平直段:板筋間距+50mm(或80mm,放置1根鋼筋);
下平直段:左段板筋間距+50mm,右段100mm。
施工注意事項
安裝規范
馬凳筋需交錯布置,避免集中荷載。
確保不與模板接觸,防止返銹。
驗收標準
檢查支撐穩定性,避免澆筑時移位。
驗證保護層厚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。
計價與規范
工程量計算
根據《房屋建筑與裝飾工程工程量計算規范》(GB50854-2013),馬凳筋計入鋼筋工程量,清單項目為“支撐鋼筋(鐵馬)”。
結算時按現場簽證或施工方案調整。
定額規定
浙江定額:設計無規定時,馬凳筋直徑比板筋低一級,長度按板厚2倍+0.2m,每平方米1根。
山西定額:統一按Φ12鋼筋,每平方米1根。
特殊場景處理
厚板(>800mm):采用角鋼支架,立柱間距1.5m,通長角鐵間距2m,需斜撐加固。
薄板(<100mm):馬凳高度不足50mm,可用短鋼筋頭或替代材料。
行業爭議與建議
規格爭議:部分工程中馬凳筋直徑與板筋同級或更大,需結合施工方案驗證。
簽證必要性:建議施工前與設計、監理確認規格及間距,避免結算爭議。
注:馬凳筋雖為措施性鋼筋,但因隱蔽于混凝土中形成實體,需歸入鋼筋工程量而非措施費。